两会特别报道:城市化转型(五)
“现在,公共财政有了富余,再不搞小城镇,问题就大了。未来十年,有两亿多农村人口需要进城,难道让他们全进大城市?”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2007年1月,建设部组织制定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杀青,之后进入审批程序,再后悄无音讯。
“它被束之高阁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部委之间意见不一,有的部门说区域规划应该由他们负责,建设部也没有再争,最后,只能出书了。”...
“现在,公共财政有了富余,再不搞小城镇,问题就大了。未来十年,有两亿多农村人口需要进城,难道让他们全进大城市?”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2007年1月,建设部组织制定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杀青,之后进入审批程序,再后悄无音讯。
“它被束之高阁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部委之间意见不一,有的部门说区域规划应该由他们负责,建设部也没有再争,最后,只能出书了。”...
很大程度上,中国社会能否顺利转型,冲出“历史的三峡”,在此一役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千呼万唤之中,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
2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未来五年,中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从目前的7%~8%提高到20%以上,基本...
不动产税模式可能替代土地财政模式,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工具吗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中国大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宣告结束。
这一年由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版宪法,也即现行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私有土地退...
“不解决好产权问题,就激活不了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就形成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全国两会开幕前三天,2月28日,一幅被标注为“‘鱼鳞图’局部”的图片,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鱼鳞图”显示了成都下辖的都江堰柳街镇鹤鸣村,经村民议事会评定的农地产权四至状况,图上每一宗“鳞片”般的地块内,都有它所属的农户重重...
在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进程中,2007年全球城市化率超过50%,未来五年,中国也将达到这个目标。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在中国上演的城市化,规模虽为世界之最,潜力依然巨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撰文指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也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有一定差距。从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