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北京旧城已存无几,这个城市伟大的中轴线已不完整的情况下,对中轴线北端最为敏感的钟鼓楼地区,必须施以最为严格的保护。否则,就可能铸成历史大错。

 

    经历持续的拆除,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后结晶——北京元明清古城,其残存的历史肌理,多依附于城市中轴线两侧。这条近8公里长,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中轴线,以永定门为起点,贯穿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直抵钟鼓楼。可是,自上世纪50年代,这条轴线上,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老街区被陆续拆除——

    1952年,天安门两侧的东长安门、西长安门被拆;1955年,明清皇城的北门——地安门被拆;1956年,故宫北上门被拆;1958年,永定门被拆;1959年,有着国门之称的中华门被拆。进入新世纪,北京市重建了永定门,在其北侧拆出一片形同郊区的空旷场地;历史悠久的前门商业街被拆建为仿古一条街;紫禁城两侧,南池子、南长街被大规模拆除;在地铁施工中,位于钟鼓楼南北两侧的地铁站工程,各拆出一片巨大空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启动了“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北京日报》报道称,“由于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钟鼓楼周边环境及历史风貌受到较大破坏,广场面积由原来的约1.4万余平方米,减少至目前的不足4千平方米”,整治项目“将参考清代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形图,恢复该广场的面貌”,“征收范围约4700平方米,共66个院落,136户居民”。

    整治项目还在征收范围之外,划定了一个更大面积的搬迁区。有关部门表示,在这一范围内,将“本着居民自愿的原则,对居民进行搬迁”。时至今日,整治项目仍在推进之中,随着一些居民和商家的撤离,一些房屋已被拆除。

    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此起彼伏,饱蘸对老北京最后命运的深切忧虑。人们关心的问题包括:何为钟鼓楼广场的原貌?历史上真有那么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广场吗?此项决策的依据是否充分?

    有关部门未公开具体的论证细节,可是,相关史料历历可考。查清乾隆《京城全图》,其显示的钟鼓楼广场看似大于今日,但该图标明了当时钟鼓楼周边每一处院落的情况,即可与今日之院落比对分析,进而判断乾隆时期钟鼓楼广场的实际规模。游学于哈佛大学城市设计专业的宋壮壮先生用这种方法叠图比对,公开发表结论:“在空间上,由清盛期至今,钟鼓楼广场周边有变化,但不大,远不及官方所描述的程度。相比之下,官方划定的‘征收红线’反倒令人生疑,因为很多院落被拦腰截断。失去了一间倒座房或厢房,合院尚不完整,又如何说这是明清的原貌呢?”

    钟鼓楼地区是北京市2000年公布的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据北京市政府批准的保护规划,在什刹海核心保护区,“针对普通传统四合院,一般不拓宽街巷、胡同尺度”。保护规划并未提出扩建钟鼓楼广场,还特别指出,在这一地区开辟绿地和广场,须“避免过多大规模的开敞空间。否则,在仅有一二层的周边民居的环绕下,大的广场、绿地将失去传统旧城空间的尺度”。现有的钟鼓楼广场,与钟楼、鼓楼及周边的四合院民居保持着宜人尺度,若硬要在此处拆出一个大广场来,“传统旧城空间的尺度”从何谈起?更何况,经与乾隆《京城全图》比对分析,那个大广场并不存在。

    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负责人还举出理由,称“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征收范围内的66个院落,“绝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和70年代后翻建、改建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登记的违章建筑”。此说有故意矮化之嫌。且不论那个“绝大部分”是否属实,若说保护区内的院落曾被翻建、改建,或存在违章建筑的情况,就可被拆成广场,北京恐怕无一处历史文化保护区可被保留。

    应该理解,在不同时期翻建或改建的院落,多保留了故有院落的格局,这正是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可缺失的基因,晚近时期的翻建、改建若有不善之处,在故有格局内予以整治、完善即可,岂能将之夷为平地?那些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倒是应该拆除,可是,孩子和洗澡水能一块儿倒掉吗?

    在北京旧城已存无几,这个城市伟大的中轴线已不完整的情况下,对中轴线北端最为敏感的钟鼓楼地区,必须施以最为严格的保护。否则,就可能铸成历史大错。

 
话题:



0

推荐

王军

王军

173篇文章 4年前更新

记者,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