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所谓“梁思成林徽因抄袭”与朱涛式表述

 

    朱涛在他的新书发布的沙龙上说,他“一点一点的对,跟林徽因先生的文章对,大段大段的文字是借鉴了伊东忠太的《支那建筑史》”。

    又在“澄清”中说:“1932年3月林徽因在《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一文,大段借鉴了日本学者伊东忠太的《支那建筑史》(1925年首版)。”

    再发表评论:“按今天的治学标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标明出处。”

    潜台词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朱涛随后多说的话是:“我并不了解193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规范和惯例,因而不敢就此对林文妄加评判。我之所以将林徽因与伊东忠太二人的文字仔细对照,本意是只有梳理清楚林的文字中有哪些是借鉴别人的,才能理清哪些是她的独创。我仅仅讲林徽因借鉴了伊东忠太,根本没有‘质疑’林‘抄袭’,更没有‘质疑梁思成抄袭’。”

    真是黑的暗说,白的明说,黑和白都被他一网打尽。厉害!

    我读过伊东忠太的那本书和林徽因的那篇文,怎么就看出不林文是“大段大段”,而且是在“文字”上“借鉴”了伊书呢?朱涛是不是应该把他“一点一点的对”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呢?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硬是在一张年画里读出了“打倒共产党”这几个字,制造了大冤案。朱涛如不展示一下他的“一点一点的对”,让大家信服林文确实是在不交代出处的情况下“大段大段的文字是借鉴”了伊书,则与制造这样的冤案无异。

    而且,《支那建筑史》根本不是1925年首版,伊东忠太的这本书“大段借鉴”(套用朱涛式表述)了1927年出版的《支那佛教史迹》第三卷(关野贞、常盘大定著,昭和二年一月五日印刷)的内容,居然能够在1925年首版,也太神奇了吧。

    如果朱涛真正读过《支那建筑史》的日文首版,断不会得出“1925年首版”的结论。

    国内确实有学者在书中称《支那建筑史》出版于1925年。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倒褪鱼鳞”,以朱涛式表述称:朱涛在“文字”上“借鉴”了那位学者,并不交代出处。各位看官,您觉得这样合适吗?

    哦,还应该加上一句:我根本没有“质疑朱涛抄袭”。

    《支那建筑史》是哪一年首版,是明明白白的事。好好翻翻《东洋史讲座》就能知道。朱涛对“1925年首版”一说的“借鉴”,只能证明他看的并不是首版,却硬要说他看的那本书的书名是《支那建筑史》。

    《支那建筑史》的中文版印于1937年,是陈清泉译、梁思成校,书名已被改为《中国建筑史》了。

    唉,不多说了。1月9日是梁思成先生的祭日啊。

 

王军

话题:



0

推荐

王军

王军

173篇文章 4年前更新

记者,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