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世博展板上的话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燃烧矿藏来获取能量。这种开采和使用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地球造成了危害,而且这些矿藏终究还是会用完的。而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生物能也可以转换成我们需要的光和热,并且是取之不尽的。 

2009年开始,在呼啸的北海边陆续竖立起12座巨型风力发电机。这个德国首家海上风电场是由三家企业合作成立的,它每年的发电量可以供5万户家庭使用。 

租赁自行车在全球各大城市越来越受欢迎。巴黎、伦敦、芝加哥都在使用自行车,来减轻交通压力。中国的北京和杭州等城市也开办了很多租赁自行车的服务。 

风能是非常普及的可再生能源。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能,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新技术的齿轮箱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耐久力,更有效地为人类提供绿色能源。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变速箱能够稳定而环保地工作长达175000小时(相当于20年)。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标志性的转型:从燃料交通方案到电力交通方案,所以蓄电池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 

生态城市规划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拥有着全球先进的垃圾回收系统。政府鼓励居民多骑自行车,多吃有机食物。 

现代工业设计师设计了一个绿色城市交通工具。气泡状的小车由车顶上的太阳能板驱动。到了晚上,这辆小车通过一个可伸缩的杆被停放在空中,不仅节省了很多地面空间,而且可以成为城市中一盏明亮的路灯,为行人照亮回家的路。 

零排放城市里的供暖供电不再由矿石燃料提供。房屋本身就是个发电站。车辆保持非常少的燃料消耗量,它们将使用生态燃料或电动机。 

在未来的城市,不再使用物流车辆运送包裹。敦豪公司正和很多大学一起研究这个课题,让那些本来就在城市中活动的人来运送包裹。人们将通过他们的手机得知包裹的信息,然后通过手机对运送的信息进行记录。这样社会网络就成了一个运输网络。□(王军辑自城市地球馆)

多样性的发育
 

伦敦零碳馆将该建筑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生物,能够呼吸、思考、供给、引用、排泄、清洁、生成、排汗、寻求温暖并尝试进行沟通。

如果将街道看成拴着各种不同动物的链条,动物们则互相为空间、光线、新鲜空气和人类赡养而竞争。多样化是至关重要的——克隆会引发争议,反之则极具吸引力!正如人类一样,年老体弱者需要特殊的关爱、尊重和照顾。

城市街区如果极具生物多样性,则可以吸引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和复杂型社区。

如果市长是一位牧羊人,他的职责是防止生物间相互争斗,防止消耗完周边生物区的自然资本和食物以及防止用废水污染供水。总而言之,他必须保护其生物的健康。

曾经有几个世纪,伦敦饱受“黄色浓雾”和烟雾的困扰;从燃煤厂和锅炉中排放出的烟使雾气变得更厚。1952年12月的大雾使得这个问题加剧,那次大雾整整将伦敦笼罩了4天4夜,夺去了成百上千条生命,同时也逼迫伦敦政府采用立法手段来改善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

1993年的清洁空气法案是基于1956年和1968年清洁空气法案的补充与完善。2007年,英国政府宣布公众场合不准吸烟,所以从那时起,伦敦的酒吧、饭店就实行了禁烟。目前伦敦的空气是自中世纪以来最为干净的。

伦敦目前有756万的人口,其中有1/3在英国以外出生。接下来的十年将预计增长60万人。伦敦正在着手开发新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对现有的空间进行改进,以此来满足数量以及多样性都在不断增多的人口。弃置或者未开发的空间将会被改造成供大众休闲、运动和玩乐的场所,或者供展览和庆祝活动使用,同时也是朋友间交谈或一人独处的好地方。

言论自由、咨询民意和积极的公民意识一直是伦敦的传统。伦敦政府通过展览、研讨会和辩论的方法,积极鼓励民众一起参与城市的改造和发展规划。比如,“伦敦建筑节”这样的活动就鼓励了更多的公众乐于参与有关伦敦未来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辩论。

自从政府开始收取道路拥堵费以来,伦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市中心拥堵状况得到不断改善的城市。90%的伦敦人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只有44%的伦敦市民拥有私家车,而且拥有私家车的人也很少开车。

机动车的减少是通过不断改进的政策逐步实现的。市中心的停车位正在减少,同时也有各种措施使这个城市更受行人和骑车人的欢迎。城市的各个地区都在改变自20世纪60年代所遗留下来的以汽车为主的规划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拥有大型基础设施的生活环境。

伦敦通过鼓励市民参加锻炼、运动、玩游戏或者只是简单地闲逛来对抗肥胖和亚健康。伦敦只有21%的儿童会在大街上玩耍,而71%的成年人记得他们小时候在大街上玩耍。一般说到玩耍,人们就觉得应该是在操场等特定的场地,然而这样的地方使玩耍受到限制。伦敦正在努力为每一个儿童提供高质量、方便且开放的玩耍空间,不仅仅是操场上,更在一些被人们遗忘的街角、露天场地,甚至是街道上。□(王军辑自伦敦零碳馆)

话题:



0

推荐

王军

王军

173篇文章 4年前更新

记者,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