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宝先生谢师之礼
文/王军
近访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友人热心安排下,在该校美术图书馆得见1925年出版之陶本《营造法式》,它竟是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1926年赠保尔·克瑞(Paul P. Cret)教授的谢师之礼,不禁大喜过望。
杨廷宝先生在函套内侧写道:“赠保尔·克瑞博士,怀着感激之心与最美好祝福。”落款时间是“1926年6月4日”。
贴在函套内的图书馆说明称:“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寺庙建筑的专著,罕见之作,仅有少量印本存世。用中国纸张印刷,八册,正文为中国表意文字,或是木刻印。多彩插图(手绘?)”,“杨是克瑞在宾大建筑学院的得意门生,1925年建筑学硕士”。又补手写说明:“宋代文本附清代建筑细节”,“元符三年出版,李明仲著结构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tructures)”。
以上表述不尽准确。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是《营造法式》编定之年而非出版之年,该书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并非关于中国寺庙建筑的专著,其内容亦非结构原理一项,它全面阐释了北宋时期的建筑设计、构造、装修、工程定额、材料成分及制造工艺、彩画等内容,由北宋将作少监李诫(字明仲)奉命编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官方编定的建筑技术专书;杨廷宝在宾大就读的建筑系当时设在美术学院;书中的多彩插图是雕版套印而得。
1919年,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总理、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字桂辛),在南京发现清末藏书家丁丙原藏《营造法式》抄本,惊为重大发现,遂用石印制版刊行。朱启钤认为该本并不完善,同时托刻书家陶湘汇校诸本,仿宋本重刻,七年乃竣。
1925年,陶本《营造法式》出版,梁启超即寄给同在宾大学习建筑、拜克瑞为师的梁思成、林徽因,并题识:“李明仲诫卒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即西历一千一百一十年,明仲博闻强记,精通小学,善书画,所著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今皆佚,独此营造法式三十六卷岿然尚存,其书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更无与比。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朱桂辛校印甫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音(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笔者注),俾永宝之。”
杨廷宝1921年入宾大,早梁思成、林徽因三年。在校时,他多次获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奖。1925年2月,杨廷宝被授予硕士学位之前,当地报纸以《中国学生获至高荣誉》为题作出报道,称他是宾大美术学院近年来最杰出的学生,获得的个人奖项之多无人能及,“他的开朗性格与乐于帮助低班同学课业,使他成为校园名人”;并惊诧他“根本不是学习机器”,“建筑师的课程与学校的其他课程相比,要求更多的预修时间,许多学生说交图前一天他们不得不熬夜赶图,可杨不是这样,他以高度平衡的计划开展工作。‘我总能保证8个小时睡眠,’杨说。”
1926年离开美国之前,杨廷宝在克瑞的事务所实习。彼时的宾大建筑系如日中天,克瑞是名重一时的学院派大师,杨廷宝、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学生在其门下接受了严格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训练,他们成为20世纪中国建筑空间最重要的定义者。
与恩师告别时,杨廷宝以《营造法式》这部东方建筑经典相赠,或已表明他融会贯通东西方建筑文化的职业理想。打开这一部沉甸甸的《营造法式》,信手一翻,竟是“法式看详”之“取径围”,上书:“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刹时锐感,难以言表。
“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所代表的1:1.414,是东方经典的黄金分割比,它与西方1:1.618的黄金分割比相映生辉。建筑史学者赖德霖先生研究发现,这两种黄金分割比,是杨廷宝从事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他归国后,完成了京奉铁路沈阳总站,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等上百项设计,这些建筑佳作之美,正美在比例权衡。
保尔·克瑞有言:“在设计重要的现代工程时,建筑师必须在他所继承的传统与他本人的原创思想之间,获得令人满意的平衡。”对此,杨廷宝身体力行,并以自己在建筑设计与建筑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保尔·克瑞”。(完)
刊于《环球》杂志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