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4年01月22日 12:46

大北京专题之一:面对脆弱的资源环境

面对脆弱的资源环境

 

    巨大的人口压力、严峻的生态问题、区域发展协调不足,倒逼京津冀地区转变发展方式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包括京津冀在内的中国三大城市群地区的发展提出要求:“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此后,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提出,2014年要结合总体规...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18日 12:45

请朱涛尽快提供证据

关于《朱涛澄清:“质疑梁思成林徽因抄袭事件”是误读》的声明

 

    读到中国新闻网《朱涛澄清:“质疑梁思成林徽因抄袭事件”是误读》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1-16/5741905.shtml.

    特声明如下:

 

    一、关于“王军在博文中进一步提出质疑,认为朱涛关于‘林徽因大段文字借鉴伊东忠太的《支那建筑史》’的表述,潜台词不言而喻。”(中国新闻网)

    王军:请准确表达。

    本人之博文《所谓“...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16日 14:30

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抄袭”引关注 作者朱涛暂未回应》等声明

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抄袭”引关注 作者朱涛暂未回应》等声明

 

    今天读到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梁思成林徽因抄袭”引关注 作者朱涛暂未回应》与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相关微博,几个问题回答如下:

 

    一、关于“朱涛认为现在不便公开回应王军,因为读者都还没看到他的书,如不‘就书论书’便大动感情、乃至责难,于此时卷入细节纷争无意义”。(广西师大出版社微博)

    王军:本人之博文《所谓“梁思成林徽因抄袭”与朱涛...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14日 12:12

所谓“梁思成林徽因抄袭”与朱涛式表述

 

所谓“梁思成林徽因抄袭”与朱涛式表述

 

    朱涛在他的新书发布的沙龙上说,他“一点一点的对,跟林徽因先生的文章对,大段大段的文字是借鉴了伊东忠太的《支那建筑史》”。

    又在“澄清”中说:“1932年3月林徽因在《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一文,大段借鉴了日本学者伊东忠太的《支那建筑史》(1925年首版)。”

    再发表评论:“按今天的治学标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标明出...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02日 11:45

吞没底特律之海

 

吞没底特律之海

 

    被车速定义的城市形态是高成本、脆弱的,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折腾

 

    文/王军

 

    在底特律市政府递交破产申请5个月后,当地时间12月3日上午,美国联邦破产法官作出裁决:底特律市符合联邦破产法第9章的相关规定,符合申请破产保护的资格。

    底特律,这座曾被视为美国梦化身的汽车城正式宣告破产,并以180多亿美元的债务成为美国历史上债务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

    对于底特律破产之因...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1日 14:44

再论旧城复兴何为

 

再论旧城复兴何为

 

    住宅产权之稳定乃城市生命之源。只有抓住这一根本,旧城复兴方可修成正果

 

    文/王军

 

    在《旧城复兴何为》一文中,笔者认为,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的规定具有里程碑意义,让居民成为修缮保护的主体大有可为,若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房屋产权,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复兴就可望更上一层楼。

  ...

阅读全文>>
2013年10月22日 12:51

请珍惜颐和园人文山水环境

请珍惜颐和园人文山水环境


颐和园万寿山西侧正在兴建的庞大建筑,已使清宴舫一带沦为“盆景”。王军摄

 

 

请珍惜颐和园人文山水环境

 

    混凝土屏障已对故宫形成压迫之势,紫禁城壮美的天际线已大为逊色。颐和园会成为下一个故宫吗?

 

    文/王军

 

    有清一代,皇家在北京费力最多的营造事业即西郊园林。这一带,最著名的三山五园,从海淀镇至西山连绵不断,分别是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三山五园汇...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21日 23:56

旧城复兴何为

近年来,北京市在旧城之内又启动人口疏散计划,如何不重蹈覆辙,值得再加检讨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史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史中,2005年由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在国内首次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机制作出规定,要求:“推动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房屋产权,鼓励居民按保护规划实施自我改造更新,成为房屋修缮保护的主体。”

    此前,北京市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条文...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02日 00:45

北京钟鼓楼广场“恢复”之疑

 

在北京旧城已存无几,这个城市伟大的中轴线已不完整的情况下,对中轴线北端最为敏感的钟鼓楼地区,必须施以最为严格的保护。否则,就可能铸成历史大错。

 

    经历持续的拆除,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后结晶——北京元明清古城,其残存的历史肌理,多依附于城市中轴线两侧。这条近8公里长,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中轴线,以永定门为起点,贯穿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直抵钟鼓楼。可是,自上世纪50年代,这条轴线上,许多历史...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16日 21:31

美国与中国:高地耗模式下的城市演绎

 

    为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已被西方基本放弃了的设计思想,今天仍在塑造中国的城市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John K. Fairbank)在他的经典名著《美国与中国》的开篇,将“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概括为“由于太多的人,过分密集在太少的土地上,从而使人们为了维护生命,耗竭了土地资源以及人的智慧和耐力”。

    “中国6/7的人口不得不密集在1/3的土地上。”费正清写道,“据粗略估计,中国确实有人居住的地区大约只...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5日 21:08

《拾年》当选2012年度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2012年度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揭晓

 

 http://kaoguwang.com/index.php/eight/detail/742

  

    本报讯 记者徐秀丽 王超报道 6月8日,2012年度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在“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咸阳揭晓,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曹兵武宣布获奖名单。《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定》等10种图书被评为2012年度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秦始皇帝陵出土一号青铜马车》等10种图书被评为2012年度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2012年度...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1日 14:27

城管之命

  

    城管打人或被人打,在当下的中国城市,已是高频率上演的“样板戏”。笔者写作此文之时,延安的城管队员跳起跺踩街边自行车店老板头部的影像,正在互联网上疯传,对城管的声讨再一次形成风暴。中央电视台的调查显示,此次城管暴力执法事件,起因于自行车店占用人行道停放待维修的自行车,而这条道路的两侧是禁止摆摊、禁止占道停放车辆的。城管队员与店主交涉未果,互暴粗口,终以拳脚收场。

    此事令笔者回想起2006年...

阅读全文>>
2013年06月12日 23:19

失去双重关怀的宽马路

失去双重关怀的宽马路

 

    文/王军

 

    去年年底以来,被网友命名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现象,引发各方关注。一些城市纷纷采取措施严管步行者闯红灯的行为,却难敌集体惯性,成效不彰,个中原因值得深究。

    今年5月6日,北京市开罚“中国式过马路”——对于不听劝阻、不服从纠正及带头闯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执勤交警在现场进行处罚。其中,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非机...

阅读全文>>
2013年04月27日 15:21

请移走这一堆垃圾

请移走这一堆垃圾


通运桥精美的石麒麟被垃圾侵噬失色。王军摄


垃圾被堆放至桥身。王军摄


北京通州张家湾通运桥。王军摄

 

请移走这一堆垃圾

 

    失去对文化之敬、对祖先之敬、对法律契约之敬,纵是财大气粗,也还是贫困之邦

 

     文/王军

 

    近日与友人同访京杭大运河的一处胜迹——北京通州张家湾通运桥,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通运桥闻名遐迩,辽代为木桥,明万历年间改为石桥,赐名“通运”;桥上两侧各有望柱...







阅读全文>>
2013年04月13日 19:04

让我们不愿意走路的居住形态

 

    “你家在哪个小区?”在时下中国的城市,市民们都习惯了如此热络的寒暄,而且在数十年前,大家多还是这样询问:你家是在哪条街、哪条巷、哪条胡同?

    1950年代以来,住宅小区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它经历数十年大规模建造,今天,几乎成了中国城市唯一的居住形态。它以大街坊的形式覆盖了胡同里巷式的小街坊,道路的间距被迅速撑大,十字路口由过去的几十米一个,变成几百米一个;小街坊的临街商业消失了,被住宅...

阅读全文>>
2013年03月14日 12:26

中国城镇化的盛世危言

中国城镇化的盛世危言

 

 

中国城镇化的盛世危言

——读《收缩的城市》有感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美国城市规划学家埃德蒙·倍根(Edmund N. Bacon,1910~2005)收到北京大学发来的访问邀请,一开始,他不愿意去,因为“北京被破坏了”。

    倍根对北京怀着深厚的情感。1930年代初,他在上海的茂旦洋行(Murphy & Dana)执业时,曾考察过北京。1976年,他在《城市设计》一书中盛赞:“人类在地球表面上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也许就是北京...

阅读全文>>
2013年03月06日 18:07

检讨“高而稀”的城镇化模式

 

   《采访本上的城市》一书里,我转述了建筑师崔恺先生2005年记下的一则故事: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在餐桌上向崔恺发问:“北京是个古老的城市,我很喜欢,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要建这么多高层住宅,破坏了北京水平的轮廓线。”崔恺随口答道:“是啊,但北京人口增长很快,盖高层也是不得已。”柯里亚闻罢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10×10一组方格,并马上计算了起来:...

阅读全文>>
2013年02月01日 18:36

建筑之高低

 

建筑之高低

 

         /王军

 

         近读美国作家米歇尔·梅耶的著作《老北京最后的日子》,一则故事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帝都北京有着低矮的天际线,它沿着紫禁城的屋顶,呈波浪般荡开,”梅耶写道,“英国大使随员记录了1865年斯坦利勋爵的讥笑:‘北京是一个巨大的失败,难道不是吗?整个城市连一幢两层的房子都没有,是吧?’”

         斯坦利说北京没有一幢两层的房子,或是因为他没有到过北京,只是草...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1日 20:53

尼迈耶与梁思成的重逢

 

    这两位联合国大厦设计伙伴的久别重逢,如此充满了政治,或许是冷战时代的“黑色幽默”

 

    文/王军

 

    2008年4月,在康乃尔大学图书馆,我打开美国规划学家克拉伦斯·斯坦因(Clarence Stein)的档案,读到一则故事——1948年2月12日,斯坦因在给梁思成的信中写道:“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被邀请在耶鲁大学演讲。由于相当怪异的原因,国务院拒绝他进入这个国家,声称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06日 18:02

[转载]北京鸟瞰

[转载]北京鸟瞰 我要是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能够读到王南老师的这些文字,该多好啊!这些文字,与我们的古都一样,是那么理性,又是那么优美!还有,我们这个时代最最缺少的——热爱! 原文地址:北京鸟瞰 作者:佛光寺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巨著《巴黎圣母院》(1832年)第三章第二节“巴黎鸟瞰”之中,用浓墨重彩的文字描绘了1482年(距离作者著书整整350年)中世纪的巴黎——这段巴黎鸟瞰使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不自觉地为巴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