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3年01月04日 00:12

悼华揽洪先生

 

拆不倒的丰碑

 

    文/王军

 

    2004年6月3日上午,在巴黎的一处普遍公寓里,我见到了92岁的华揽洪先生。他在家里穿西装打领带迎我,脸上是慈祥的微笑。这位作品被收入《弗莱切建筑史》的建筑大师,恳切地问我一句:“如果你在巴黎有朋友想找人设计房子,不妨给我介绍介绍。”我说:“北京有项目您愿意吗?”他摆了摆手:“我老了,北京太远了。”

    今年9月16日,华揽洪先生百岁生日。12月12日,噩耗传来,华先生...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4日 12:23

最后的太湖石

最后的太湖石


    2011年4月,在北京宣南地区的贾家胡同西侧,废墟之中的太湖石成为一处私家园林的墓碑。宣南地区曾是西周蓟城、唐代幽州、辽南京、金中都所在地,标志着北京的血统,存有大量这个城市早期的胡同街巷及历史建筑,尤以古代会馆的集中而著称,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徽钦被掳、戊戌变法等重大事件。近年来,北京城的这片发祥地,在房地产开发中遭到有系统的拆除。王军摄

 

最后的太湖石

 

    文/王军

 

    2004年4月,一处...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29日 14:35

大佳网访谈:拯危继绝,为中华文明的存在留一个出口

 

拯危继绝,为中华文明的存在留一个出口

 

    “希望切切实实保护好已残存不多的古城,拯危继绝,为中华文明的存在留一个出口,不枉首善之谓。必须立即停止对古城区的继续拆除,彻底清除古城区内的成片拆除项目。”

 

    问者:周娜(大佳网高级编辑)

    答者:王军(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拾年》作者)

    时间:2012年11月19日

 

    问:从《城记》到《采访本上的城市》再到《拾年》,为什么一直在这条路上前行...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02日 20:10

怕的是打造国际旧城

 

怕的是打造国际旧城

 

    1933年《雅典宪章》所理想的“功能城市”,因谬误过甚,1977年遭到《马丘比丘宪章》的否定。可时至今日,《雅典宪章》版的“国际新城”仍在中国被大规模建造,甚至被认为是最先进的事物。

 

    文/王军

 

    时下中国内地的城市,有两个词特别热闹,一是“打造”,二是“国际新城”。“打造国际新城”更是热闹,这个口号随处可见。

    前不久,我应邀在一个北方城市参观其建设蓝图,尔后...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8日 22:47

《拾年》答问录

 

《拾年》答问录

 

    问者:晨报周刊

    答者:王军

    时间:2012913

 

 

自认技不如人,再到自认文化落后,人不如人,中国人的心灵经历了怎样的煎熬?19483月,朱自清撰文反对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修缮文物之请,理由包括:“不同意过分地强调保存古物,过分地强调北平这个文化城”,“今天主张保存这些旧东西的人大多数是些‘五四’时代的人物,不至于再有这种顽固的思想”。言语之中,还透着《...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0日 15:44

莫斯科的田园巴洛克

 

莫斯科的田园巴洛克

 

    “把城市的生活内容从属于城市的外表形式,这是典型的巴洛克思想方法。……交通和几何图形与人类利益矛盾时,总是前者优先。”

 

    文/王军

 

    夜幕将垂,踏上莫斯科的特维利街朝着红场行进,如果闭上眼睛,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身处车速不受限制的德国高速路上——撞入耳鼓的声响是马达剧烈的轰鸣,呼啸而过的车辆激起阵阵旋风向你袭来。把眼睁开,你分明是在城市里行走,但特维利街...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21日 09:42

城市综合体悖论

以高密度、综合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综合体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悖论——它正在制造一个又一个过度依赖小汽车交通、松松垮垮的城市

文/王军

近年来,在中国内地,“打造城市综合体”成为一大时髦,各个城市争先恐后。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杭州市提出将开发100个城市综合体,合肥在建城市综合体超过20个,济南市提出打造16个城市综合体。一时间,城市综合体遍地开花,成为商业地产“新趋势”,甚至被视为城市形象工程,堪谓“现代化...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10日 11:05

古都伤逝与文化觉醒

古都伤逝与文化觉醒


 

     读罢“古都五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的那番话语令我难以释怀,这位学贯中西的建筑史家在《古都洛阳》一书中,将唐代女皇武则天的纪功柱与罗马皇帝图拉真的纪功柱作了比较——前者为巨大的铜柱,号称“天枢”,在武则天死后不久即被唐明皇下令销毁;后者为石造,至今仍屹立在那儿,展示着古罗马的辉煌。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在时间上大约相差600余年,但在空间上却是发生在欧亚大陆的两端。”王贵祥写道...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02日 21:19

拾年一梦

拾年一梦


封面:苍天在上,故宫还在。



拉页之一:1915年北京中华门内千步廊被拆除之前的珍贵影像,由John Zumbrun在热气球上拍摄。这位美国摄影家1906年至1929年在中国工作,对不同社会阶层进行了广泛记录,归国后将所有影像资料锁入一个大箱子,转而开办了一个大型养禽场,不再从事摄影事业,至1949年逝世。2009年,那个大箱子才被打开,沉睡了整整80年的中国影像重见天日。在康乃尔大学学者Thomas H. Hahn的帮助下,《拾年》得以选用其...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21日 11:40

大运河,申遗的纠结

大运河,申遗的纠结


    清康熙年间《治河全书》大运河清口地区图。可见大运河(黄色河段)与淮河(纵向河段)、黄河(综色横向河段)交汇情况。

 

 

大运河,申遗的纠结

 

  在人类发展史中,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中国大运河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它一路驰骋,翻山越岭,纵穿五大水系,将中国南北贯通,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写下注脚;它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在水利运输工程上取得的最高成就,体现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03日 20:13

快速公交缘何“添堵”

 

快速公交缘何“添堵”

 

    城市有限的道路面积是应该优先提供给让多数人受益的公共交通使用,还是优先提供给满足少数人需要的小汽车使用?

 

    文/王军

 

    快速公交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在许多国家的城市创造了快速制堵的奇迹,被认为比兴建地铁更加经济,得到世界银行的大力推广。近年来,它被中国的许多城市引入,成为“公交优先”、“低碳出行”、“节约型城市”的亮点。可是,这些亮点并未如期使...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9日 10:27

韩俄国家行政中心调整之鉴

 

韩俄国家行政中心调整之鉴

 

    首尔与莫斯科的城市布局,与中国多数城市颇为相似,皆为单中心结构。以这样的结构来安排一个小县城并无大碍,但将它套在一个大都市身上则弊病丛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军

  

  也许是巧合,7月1日,韩国与俄罗斯同时公开了各自国家行政中心的调整计划。

  韩国在首都首尔以南约120公里处,正式启用承担部分首都职能的行政中心城市--世宗,并预计至2015年,世宗市...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07日 00:56

为了《梁思成传》的写作

 

  提笔写作此文,刚刚校完《拾年》书样,这部记录过去十年北京城市改造的作品,即将由三联书店印出。此后,我可以在书斋里多待一待了,我最关心的这个城市,格局已定,而我已做了分内之事,不管结局如何,总算对自己的良心有了个交代。

  从《城记》到《采访本上的城市》,再到这一本《拾年》,我在梁思成与北京城的世界里,徜徉了二十载。这三本书,皆意外之作,我一直想着要写《梁思成传》,可是,这个计划至今未能实...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13日 15:07

讲座预告:合院之城

讲座预告:合院之城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主题讲座之【第叁讲】王军:合院之城

 

  主题:合院之城

  主讲: 王军

  主办:北京市档案局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办

  时间:2012年6月23日 上午9:30—11:00

  

  地点:首都博物馆多功能厅

  

  解读——

  中国古代城市由院到城的建设模式;

  北京城市发展史的研究动态;

  元明清北京城,“合院之城”的最后结晶;

  胡同四合院对今日建设的启示。

  

...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9日 11:06

北京可以不再玩这种“怪房子”了

北京可以不再玩这种“怪房子”了——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问者:李宗陶

答者:王军

时间:20087

 

关于新建筑

 

人物周刊:先说说你访过的那些牛人吧。安德鲁、贝聿铭、德梅隆和福斯特都是面对面访到的吗?

王军:当然需要面对面采访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比如,当时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张捷在采访安德鲁时叫上了我,使我获得了一次面对面的机会;采访德梅隆是和好几位记者共...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2日 11:45

我们是历史的记录者——与北大同学交流

尊敬的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的同学们:

    您们好!

    老师把您们的听后感传给我了,我一一作了阅读,非常感动,受益良多。

    很荣幸那天能够与大家分享我的职业经验。

    我一边读一边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或发表的评论作了摘录,回复附后,请大家批评。

    很抱歉,由于近期工作紧张,回复得迟了些。此致

 

    敬礼!

 

王军

         2010年12月19日

 

 

问答录

 

同学:我最请教老师的是:作为一个记...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4日 22:13

王澍:“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王澍:“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2012北京建筑论坛】王澍说:"我看过一个外国人1900拍的北京,我感动的哭了,那么美的城市,怎么就消失了?变成一个东南亚城市?变成美国城市的一个郊区?"



评论

casa-milla :王澍的原话是:“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今天 15:46)

...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0日 23:34

答《新闻周报》同仁问

 

让心灵自由地歌唱

 

    王军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媒体《新闻周报》近日迎来30周年社庆,作为当年的“从业者”,本人接受了周报同仁的采访,问答如下。

 

问:您在新周经历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者一篇报道是什么?或者,您经历了新周的某个第一次或某次变革,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答:在我经历的《新闻周报》时代,周报的每次出版都是我人生难忘的经历。1987年秋至1990年夏我在周报工作。那个时候...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8日 10:38

有生命的文字

诸君:

 

    记得昨天跟大家聊天时,提到19世纪美国作家汉娜·李( Hannah Lee)的话:“史实的堆积只能构建出历史的骨架;如果我们不能为她赋予生命,给她穿上合适的衣衫,让她能引起后代的同情,那我们所做的就还远远不够。”我说,这句话揭示了什么样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文字。

    生命是理智与浪漫的交织。“史实的堆积只能构建出历史的骨架”,这是理智;“为她赋予生命,给她穿上合适的衣衫,让她能引起后代的同情”,...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17日 22:06

记录是一座桥

 

    这些年,在新华社,见到前辈师长,欢叙之余,我总是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能不能把您这一生的职业经历,写成一本书啊?”还会添叨一句:“一定要写,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要把它写下来!”

    我的请求,得到了李安定先生的“回应”。之所以给回应二字加引号,实是因为此前我并未得缘就此问题与他交流,但打开他新近在三联书店出版的厚达411页的《车记:亲历·轿车中国30年》,心中锐感,正如同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应...

阅读全文>>